close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今天跟著社團到『寶藏巖』外拍,
聚落範圍不大,走了一圈真不知如取景,
社團所帶來的麻豆也挺難獵鏡,
最後來了一場超大雷雨,差點成了落湯雞,只好收工離去。




台北市正努力推動永續城市,都市發展需與自然環境並重,
隨著日新月異,
都市計劃高樓林立,
但在邊陲地帶,有些荒廢建物夾在繁忙都市裡就顯得格格不入。

寶藏巖是台灣第一處獲保存的違建聚落,而且正向著另類藝術聚落方向發展中。在文化局從人文關懷出發,保留山村特有的聚落特色,將現存100戶住家僅做部整修後,分別充作藝術家工作室、寶藏家園、以及國際青年會館,提供參與式的行動藝術在此發生,未來引入的藝文工作者、短期國際交流人士,都須與社區居民、市民進行實際互動,使藝術創作、勞動參與、社區記憶緊密結合,創造有特色的永續社區。





寶藏巖已於10月2~3日舉辦開村活動,這兩天吸引了很多愛好攝影者及遊客到訪。



『寶藏巖』未來將變成國際藝術村與觀光勝地,
2010102~3日兩天『寶藏巖』舉辦開村活動,
以當日到現場瀏覽一圈,很多空間尚在場佈中,現場尚未準備好,
如此急就章的舉辦開村活動,既感受不到人文風亦無藝術感,
既名為國際藝術村,就應該改善實質空間並加強軟硬體,
才能達到行銷人文、生態、藝術、景觀等,
讓國人與國際友人留下美麗的印象。





入口處有解說員說明『寶藏巖』歷史聚落的由來。

寶藏巖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臨虎空山北麓,是現行台北市定古蹟。


該地除了擁有俗稱觀音亭的寶藏巖寺市定古蹟之外,另該廟附近涵蓋的違章建築所形成的歷史聚落,亦現行台北市定歷史建築,名稱為寶藏巖歷史聚落。






19976月後,受到部分台灣學者及民眾的普遍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
2006年,《紐約時報》將寶藏巖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





當地住戶集中式信箱區



『寶藏巖』頹廢而又具歷史感的人文景象,總是有著玩不完的豐富題材,


吸引著攝影客前來玩味取材。









『寶藏巖』目前有廿二戶、近九十位居民遷回居住,還有七位藝術家駐村,

這些藝術家的駐村創作都強調與當地居民的生活互動。




台北市政府原訂是將寶藏巖規畫為公園,希望住戶撤離,但承受莫大壓力,

經多方溝通後決定保留當地樣貌,補強原住戶房屋,讓居民有安全的家。





現場很多斷垣殘壁,老外與喜好攝影的朋友最喜歡這種殘破映像。



由於寶藏巖內仍有原住戶,為保障住戶的居家安全,參觀寶藏巖須預約



很多藝文空間都還在布置中,幾乎未準備好,今日的開村活動顯得有些草率。



寶藏巖未來採預約制開放參觀,讓民眾可以體驗這個台北市獨特的歷史聚落。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共規畫14間駐村工作室、12個微型聚落、2間排練室、
2
個展覽空間,還有15戶專門作為國際青年會所。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採預約制,開放時間為


每周二至五,下午三時至晚上九時,


及每周六日上午十一時到晚上九時,周一不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