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花蓮多次,今年是第一次在天祥台電會館住兩個晚上這樣比較好安排太魯閣深度之旅,上午在天祥7-11打點早餐後展開今日綠水步道之旅,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路徑寬約2公尺,大致維持日據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全線平緩易行,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
目前分類:古道紀行 (18)
- Oct 04 Wed 2017 18:00
【花蓮】太魯閣-綠水合流步道
- Aug 06 Sat 2016 23:05
茶山古道上林家草厝,山路純樸又原始,走過就愛上它了。
火焰般的夏日,哪裡有蓊綠樹蔭,茶香鳥語的步道可以去走走呢
新北市有一條保有純樸山林的袍子崙登山步道又稱茶山步道,
第一次來訪有點人生地不熟,走走問問才找到登山口,
沿著步道入口緩緩爬升,沿途有梯田及茶園風光,菜圃農村景色,還有四間古宅,
其中最後一站的百年林家草厝最有歷史痕跡,來到古厝正值透中逗時間,
農民全家正在吃午飯,看到我們到訪熱切地招呼一起吃飯,「同齊來吃飯,麥客氣,」
初次到訪貴寶地怎好意思一起吃飯,且山上物資並不如城市那麼好補充,客氣地說「謝謝不用啦」
女主人:「來來來,吃飯,客氣就吃無囉」,
這般盛情招呼如果再推託就太不上道了,自動到碗籃拿碗筷坐下來跟著一起唊飯,
滿滿一桌鄉土佳餚,有茶油麵線、滷豬肉、紅燒魚、絲瓜、秋葵、南瓜、大胡瓜、筍湯,
每一道菜都有豐富的人情味,這還是登山以來頭一回感受這般濃厚的鄉土人情味,
好像回老家跟家人一起吃飯的感覺,吃飽後招呼我們喝自家種的茶,
深坑茶有東方美人、蜜香紅茶、包種茶等,
主人用雪山山脈的山泉水沖泡蜜香紅茶,啜飲入口清香回甘,
一杯一杯再一杯,茗茶清香令暑氣全消,
古厝的主人林老伯忙著把院子日曬後的茶葉一簍一簍收進來,
隨後拿起鐮刀說要去除草將山徑石階整理的更寬敞些讓山友更好行走,
深刻感受農家人民開朗樂天的性格,如果你有來爬山,
別忘了進來坐坐喝杯茶與老農夫婦聊聊天,領略這份獨特的風土人情。
- Sep 08 Mon 2014 10:11
【花蓮】2014峽谷、藍天、陽光、大自然的美好就在錐麓古道
錐麓古道,
98那年來過兩次,這是一條走過必定讓人難忘的古道,5年後的今天安排再度探訪,
再度居高臨下走在空中步道體會峽谷之美與峻峭山壁的震撼感。
錐麓古道自103年8月10日起提高每日申請人數,平日從每天60人提高為96人,
假日從每日96人提高為156人,讓想一探古道的朋友多了一些機會名額,
很幸運地網路申請入園證很快地得到太管處的核准函。收到核准函高興不到幾分鐘,
發現事情有點大條,忽略申請入山日期剛好碰到中秋連續假期,這下交通跟住宿就是一個大問題,
自行開車恐塞爆所以先不考慮,那就訂火車票好了,發現花東火車票根本是比秒殺還快,
00:00開放網路訂票電腦出現任何車次、車種居然通通沒票了,真是誇張到不可思議,
就在快要絕望放棄的時候,同事建議採分段買票,意思就是台北到花蓮就先訂台北到頭城,
再訂頭城到花蓮,分兩段購票,這樣機會比較大些,果真經過這方式操作,終於買到票了,
真是不簡單呀,真是領教到花東熱到翻天蓋地的程度,最後能搶到票也確實讓人高興了好多天呢。
把交通、住宿搞定後再來就是希望老天爺能夠賞給我們一個不下雨的天氣,
(OS:最大心願是能夠賞我們美麗的好天氣),可以好好欣賞那壯闊的山景與斷崖。
- Dec 12 Sun 2010 22:44
霞喀羅古道賞楓
時間: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
地點:霞喀羅古道(養老→白石吊橋12K)
實際行程:(養老→馬鞍5K)
天氣:風和日麗好天氣
主辦:嘟嘟登山社
協辦:黑輪羊
餐點:早餐:自理/ 午餐:自理/ 晚餐:山社煮大鍋米粉湯
活動費用:800元

霞喀羅賞楓,嚮往很久了
今天終於在攝友的揪團之下
報名嘟嘟健行登山社
參加霞喀羅賞楓精華路段
此行攝友32人再加上山友共100人左右
分乘四部中巴從健保大樓浩浩蕩蕩往新竹出發。

▲霞喀羅古道的養老登山口,嚮導正向大家說明注意事項及集合時間,
長途跋涉抵達登山口已經中午12點了,
嚮導知道我們這群喜歡照相的朋友應該不會走到白石吊橋,
要大家下午4點準時上車,
提醒我們別拍到忘了集合時間。

霞喀羅古道,又稱「石鹿古道」,古道東段為秀巒經養老登山口至白石派出所,派出所至石鹿登山口延伸至清泉則屬西段;古道共長22.58多公里,位於1300到2300多公尺的中海拔山區中,沿路包含多個駐在所遺址、泰雅族部落及優美的山林景色,是屬於中級山健行路線,也是熱門的賞楓路線。

▲天空如此寶藍,真是登山健行的好天氣。

▲霞喀羅斑駁的楓。

▲霞喀羅的楓紅。



▲霞喀羅的楓紅。

▲大家都在拍光芒,縮小光圈也來一張。

▲打的眼睛好閃。

▲霞喀羅的楓,葉片幾乎沒有完整的,斑駁的感覺頗有淒涼美。


▲霞喀羅‧斑駁的楓。

▲霞喀羅楓香。


▲霞喀羅古道寬大平緩,一路彎繞,沿途風光明媚
是喜歡攝影朋友們的追楓的好地點。

▲霞喀羅楓香。

▲跟小牧童老師及溺水的魚等人一路真的慢慢走慢慢拍,
發現離最美的楓葉集中處還有一大段路,大家此時只好加快腳步趕路了。

▲12點整從登山口走到馬鞍已經是下午2點了,
為了4點準時集合不能再繼續前行了,
在此處休息並吃點心後,喀擦幾張意思一下就該起身回程了。

霞喀羅國家步道列為國家級步道,此行是由秀巒抵達尖石鄉養老村,
目前步道正在整修中,行經崩塌處要特別小心,步道在入秋後沿路楓葉盛開,
沿線多處極佳的賞楓點可見紅葉翩翩的楓樹林。
尤其是在"馬鞍駐在所"遺址附近,是楓葉最集中也最漂亮。

▲馬鞍‧楓紅。

▲馬鞍‧楓紅。

▲李文陸嚮導在催人囉,大家拍不過癮也只好起駕回程。

▲霞喀羅‧落楓。

▲霞喀羅‧枯楓。

▲霞喀羅的竹林區。

▲霞喀羅的竹林區。

▲行經崩塌處,施工人員正進行修護工程,小心通過。

▲新修護的霞喀羅木棧橋。

▲霞喀羅群山環抱,有斜射光但拍不出效果。

▲下午4點集合後回到秀巒休息區約5點鐘,
山社嚮導正煮大鍋米粉湯給大家吃點心,大家拿著自備碗筷正嗷嗷待哺
要煮給100個人吃也不簡單呢。
此行謝謝主辦的嘟嘟山社,協辦黑輪羊。
今天06:00搭捷運→07:00健保大樓→07:30出發→12:00抵達登山口
→16:00上車→22:30終於到家,
結束了搭車比登山健行時間還長的一天。
▼最後同場加映攝友佳作美圖

▲本圖為《溺水的魚》拍的楓香林。

▲本圖為《小牧童》拍的霞喀羅古道。

▲本圖為《慵懶的貓》拍的團拍,少了好多人,都忙著追楓去了。
跟著這群“普羅”外拍,可以學到很多唷

- Sep 20 Sun 2009 19:21
錐麓古道+砂卡噹
2009年9月19日 第一天:錐麓古道+砂卡噹步道+七星潭月牙灣民宿+排隊美食
2009年9月20日 第二天:七星潭+清水斷崖+粉鳥林漁港+礁溪甕窯雞
時間過的好快
兩天兩夜的錐麓古道+砂卡噹步道之行
就在一路玩、一路拍,一路吃吃喝喝愉快地回來了
上午的錐麓行
很開心在古道上遇見台北來的慧如姐妹
下午更改原定行程
因為教官參加山社錐麓行
今天下午是走砂卡噹
所以喬一下行程才能
與教官賢伉儷同遊砂卡噹步道
一起在溪畔喝杯天然甘甜高山茶
第一天錐麓之行6.2K+砂卡噹步道約8K
居然讓右膝關節疼痛不已
別小看這路徑
看來還是要戴護膝
第二天回程在東澳粉鳥林漁港拍照時
因不慎
鞋子纏到漁網線絆倒
摔傷左膝
這下可好了
左右兩膝均已報廢中...

原訂於八月八日二訪錐麓古道
因莫拉客颱風來襲而取消
請Frank再重新申請入園
並順利取得四個名額
終於在九月19日同Frank再度拜訪錐麓古道並約ㄚ寶+廷瑋同行
讓這兩位年輕人感受一下天空步道
有關錐麓的人文歷史在此就不多介紹了
看看照片囉
▲錐麓大吊橋
▲錐麓古道---巴達崗遺址。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此行真的是慢慢走,單程3.1K走了180分鐘。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精華段
▲錐麓古道---當年原住民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錐麓古道---有緣山上來相逢,意外地與慧如姐妹在錐麓古道上相遇,開心!
▲錐麓古道----3.1K斷崖駐在所。
▲錐麓古道
▲燕子口→錐麓古道→駐在所→燕子口,來回6.2K
休息一下先到太魯閣吃午餐,再開車到砂卡噹停車場,
停好車教官他們也同時抵達,真是很開心能與教官賢伉儷同遊砂卡噹。
▲砂卡噹步道入口。
▲砂卡噹步道,回程才拍的,去程與pam專心地聊天,無法分心欣賞風景。
▲與Pam教官&Poki教官&Frank在砂卡噹步道,後面有兩個搞怪咖。
有緣花蓮來相逢,真是太巧合了,表示我們磁場確實很接近唷。
▲砂卡噹步道。
▲砂卡噹步道---砂卡噹溪
離開砂卡噹,前往今晚民宿地點,七星潭之月牙灣,
一夜不好眠,換床不習慣加上膝痛,反正今日沒行程就睡到10點才起床,
吃2個韮菜包子加豆漿,準備退房離開,前往七星潭看海去。
▲七星潭風景區,位於花蓮機場東側,雖名為潭,但實際上是一個星月型的海灣。
▲七星潭海岸風光優美,有水景、海灘、卵石和海灣等自然景致,
盡顯東部海濱的優靜。

▲七星潭
▲七星潭
▲遊完七星潭後準備慢慢北上,行經太魯閣大橋。
▲清水斷崖,連續兩周都到此一遊,優美的海岸很吸引人,真令人陶醉。
▲清水斷崖---很喜歡的地方,也是回憶特別多的地方。
▲清水斷崖---心中最美的海岸,曾經想過以後就海葬在這裡。
▲粉鳥林漁港---2000年曾到訪過這個小漁村,今天特別再度探訪,
小漁村還是老樣子。
▲進入東澳,來到迷你漁村粉鳥林,『粉鳥林』昔時是野鴿群聚的天堂,鴿子台語稱『粉鳥』名稱即源此。粉鳥林漁港雖小卻出產有名的豆腐鯊,每年捕獲的數量全國之冠。漁港外海有定置網,魚類有旗魚、鯖魚、白帶魚、鯛魚...。
▲粉鳥林漁港。蔚藍海水、構成一幅山連水,水連天的美景。
▲粉鳥林漁港,白浪輕拍著金黃色沙灘,柔美恬靜的海岸線,真叫人留連忘返。
▲粉鳥林漁港。車行蘇澳方向南行到東澳,經過東澳國小,至警察局前面小路直走,前駛約2至3公里即可到達。
▲粉鳥林漁港,停靠一部超炫休旅車。
離開粉鳥林漁港,車行繼續北上,準備到礁溪吃午晚餐。
- Aug 23 Sun 2009 00:18
草嶺連走桃源谷
時間:2009年8月22 (星期六) 天氣晴 強風吹
參加人員: James、 阿毛、Daphne、Dulittle、Katy、 Allen、子源、Tiger
James八月初提議本周六走草嶺古道+桃源谷,這裡有海天一色、綠草如茵、既看山又看海又因Katy即將離開台北回高雄定居,想再回味桃源谷道草原風光,大家以後再一起登山機會少了,所以二話不說馬上報名參加。
今天行程是貢寮→大溪,里程雖長但坡度平緩,想到近日來高溫炎熱,此路徑又無遮蔭,備足了三瓶寶礦力以補充今日的水份。
07:37從松山搭自強號往貢寮,在火車上喜遇酸莓,原來酸莓與may要去南澳古道+朝陽步道,明天要跟教官全家一起去龜山島,真的好巧!
▲草嶺古道登山口。
▲跌死馬橋前的木馬。
▲遠望龜山島與大里漁港。
▲ 一行人在虎字碑,巧克力貴賓狗也想來湊一咖。
▲08:55從貢寮慢慢踢產業道路往草嶺古道前行,
時間也不趕所以走慢慢...慢慢走,看到涼亭就休息泡茶吃點心,
看到美景就喀擦喀擦個不停,看到草地大家就想躺下來,
走累了有人就問:還要繼續走嗎?乾脆下山到大溪吃海鮮算了,
大家心裡可能猛點頭,但是沒人說出口,
最後還拿銅板問土地公是否繼續走,結果還出現“聖杯”,
神明都說繼續走了,沒人敢有異議,只好繼續走囉。
▲今天很難得陽光不烈,陣陣強風大放送,此時發生慘案一件,
我的G10用子源的腳架拍團拍,結果....給強風吹的應聲倒地,
一群人齊聲慘叫,腳架斷了,我的心愛的G10眼睛失明了(視窗破了),
Tiger的心在淌血,一路滴到大溪,看到烤軟絲才暫時止血,
G10真的對不起你,對你還是始終如一,我不會再擁新歡(雖然很肖想單眼500D),
但還是希望你能繼續陪我一路玩到掛唷。
▲來這裡記憶卡+電池可要帶足夠唷▼
▲還好有這些美景讓我暫時忘了心痛。
站在高崗上
這首歌頗能符合此時此地的情境
連綿的青山百里長呀 我站在高崗上遠處望
巍巍聳起像屏障呀喂 那一片綠波海茫茫
青青的山嶺穿雲霄呀 你站在高崗上向下望
白雲片片天蒼蒼呀喂 是誰在對你聲聲唱
連綿的青山百里長呀 連綿的青山百里長呀
.......................................在高崗
▲階梯看起來很陡,但走來不覺得累,因為四周的風景太迷人了。
▲在『四方亭』繼續今天的第二泡,有信義鄉高山茶、紅茶18號、有機茶,任君選喝,大夥就這樣繼續給它靡爛下去...
▲16:00走到灣坑頭山,在涼亭休息時,allen驚覺說我們後面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看一下時間,真的已經有點晚了(其實是太晚了,後面還有6~7k要走),看來大家腳程需要再加快。
▲看到迷人的草原風光讓人腳步又停歇,忘了天會黑需要趕路這檔事。
▲來到桃源谷最美的草原,剛好黃昏時刻,天空的雲彩變化萬千,
大家真的忘了後面的路徑還有多長。
▲17:30分大家繼續狂拍不停....▼
▲17:33一群人又陶醉在快樂時光裡,希望時間是停止的,盡情享受歡樂。
▲17:56分的天空,此時才真正驚覺天真的要變黑了,後面還有4.6K路要走,最糟糕的是一行八人只有兩人帶頭燈,我與allen走在前面都沒頭燈,心中忐忑不安,一步一步非常小心的踩踏,從僅有的微弱天色一直走到伸手不見五指,又正逢農曆七月,更是不安,腳步想快都快不了,此時allen想到他手機好像有照明功能,我的老手機就沒這項功能,真有拜有保庇,利用那手機照明,我跟allen的腳步一直加快中,
但那最後3.5k的陡下階梯真的讓雙腳快殘了,只聽到自己喘息聲,最後終於聽到車聲,看到街頭燈光,喘到不行的心臟才得以平復,19:24分趴在大溪河濱休息區,虛脫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連絡子源先報平安,他們六人走在一起也因James身體有狀況,他們無法走快,此時不需趕路了,平安下山最重要。
我們先到大溪廟口餐廳,餐廳19:30就要打烊了,子源打電話請老闆幫我們保留位子,想到可以吃烤軟絲,精神又來了。
走,趕緊到大溪廟口餐廳吃海鮮去。
PS:部分精彩照片謝謝小杜提供。
- Jul 18 Sat 2009 20:47
大屯溪古道慢拍
日期: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
地點:大屯溪古道
天氣:酷夏炎熱‧上午有風很舒服 、下午沒風超悶熱
人員:James、Sadie、仲明、欣容、海哥、Katy、子源、Tiger共8位
▲酷熱的周六,甘甜的溪水泡上一壺好茶,一起享受《緩慢》的悠閒時光。
▲周六與James、Sadie友人一同遊走大屯溪古道,也約了子源同行,
08:30於淡水站會合後,至對面搭乘往北新莊客運由淡水經北新莊往三芝的山線(101)公路,到三板橋站下車,sadie友人海哥開車到此處等我們,
分兩次接泊大家到登山口,讓我們免踢柏油路約50鐘,就感心耶。
▲古道入口處附近的廢棄石厝群。
▲大屯溪登山口。
▲古道沿途隨處可見盛長的姑婆芋及大菁,最近因天氣好古道路徑乾爽,
但如雨後來此建議要有防螞蝗措施。
▲遇到(不認識的)山友下山,看到同行友人背單眼相機,志同道合就聊起來了,
拿出今天拍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在遼闊的山裡,人與人的感覺就是這麼親近。
▲擺個蛙式任妳拍,今日最佳MD的蛙,牠的名字叫台北赤蛙。
▲九芎樹屬千屈菜科,別稱拘那花、苞飯花、小果紫薇,落葉喬木,是臺灣全島平地及山麓樹林中常見樹種之一,但存活達百年以上者不多見,原因在於該樹木材堅硬緻密,能夠耐白蟻,易燃燒,以致未能如一般景觀樹種獲長期保護管理,成長到一定程度即被砍伐作薪炭材料或枕木之用。
▲來大屯溪拍溪瀑,腳架是不可缺的。
▲大屯溪古道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北邊,屬於台北縣三芝鄉,
古道沿途大小溪瀑很多,因連日無雨所以溪水量不大,有拉繩所以安全無虞。
▲古道沿大屯溪直上順著溪邊走,坡度平緩而上,路旁樹蔭遮天,植物林相相當豐富,雖然近日沒下大雨,水瀑流量小,但溪水清澈見底,石下水潭,大夥趕緊將鞋襪脫下,潭水冰澈透心涼,苦花魚與溪蝦連忙來啄腳皮,大家直呼超...超...超級過癮。
▲中午在此休息,大家放下背包,海哥要著煮苦瓜蕃茄雞湯。
▲山中頂級美味,鮮苦瓜雞湯,慢慢地熬,生活的樂趣,在慢慢品味。
▲餐後有咖啡、有高山茶、有機茶,任你選,幸福感十足。
▲第一次與子源同遊山林,今天多了個封號,信義大哥,
生長在南投縣信義鄉的子源對林間樹種與昆蟲都很有概念,
沿途為我們解說很多相關知識,真是受益良多。
▲沒有時間壓力,大家盡情感受《慢》的自在。
▲有沒有覺得今天像是參加攝影社?。很特別地唷。
▲妳拍我,我拍妳,鏡頭底下樂趣無限。
▲Katy將腳架置放水裡,為的是補抓更完美的角度。
▲第一次將腳架背上山,這樣才能以慢速方式進行水流拍攝。
G10光圈只到8,拍水流效果有限,以下今天拍的效果,大家加減看。
▲流瀑#1
▲流瀑#2
▲流瀑#3
▲流瀑#4
▲流瀑#5
▲流瀑#6
▲流瀑#7
▲到下午4點左右天色漸暗,海哥說:沒人帶頭燈,所以收工囉,準備下山了。
▲大家於16:50左右回到登山口,天空下起微微細雨,但很快就停了。
▲回程經過三板橋,海哥讓大家下車拍橋。
▲左為新三板橋,右邊為古僕的舊三板橋,橋面只見三條石板並陳,兩旁並有護欄,在橋頭縣政府立有石碑說明此舊橋為前清道光年所建,是當時來往金山、石門、三芝通往淡水、台北的要道。
海哥接泊到北新莊搭客運返回淡水站,結束此一慢行、慢拍的古道之旅。
謝謝主辦的Sadie、謝謝James的邀約、謝謝海哥的料理、謝謝同行的夥伴,
上山360分鐘、下山50分鐘。《緩慢》的感覺真是不錯。
- Jul 04 Sat 2009 17:12
雙溪虎豹潭古道
日期:2009年7月4日(六)
地點:虎豹潭古道
天氣:晴朗高溫
人員:Tiger+同學Jack
今天又長(老)一歲了,原訂一人上山放空去,
同學Jack知道我將依照他行駛的平溪公路線去拍花賞花順走虎豹潭
一早還在睡夢中就接到來電,他已經整裝要準備出發了,既然有伴同行陪跑
趕緊起床梳洗整裝約在石碇會合,
今天再來個四輪追兩輪追風賞花於106公路。
今日車行:
內湖出發→石碇→平溪→雙溪→雙泰產業道路→三貂嶺公路→金水公路
→62快速道路→一高→內湖,里程135k。
▲在雙溪公路拍花賞花後,我跟Jack說想前往今日預定的行程,
虎豹潭,剛好他也沒去過,那就一起往雙泰產業道路行駛,
路況不錯但彎道很多,看天空就知道今天天氣超級好,但紫外線也特級強。
▲虎豹潭位於雙泰產業道路12K處泰平村,12k車行約30分鐘。
▲到中華電信旁有處寬廣停車區,就將車停泊在此,
Jack的重機不能離開視線,所以將重機停在虎豹潭入口處。
▲入口處由此標示牌旁石階而下。
▲河川整治一景。
▲虎豹潭一景。
▲虎豹潭旁的河岸步道。
▲虎豹潭旁的河岸步道整理的非常好。
▲我們分別找喜歡的景物拍拍,Jack今天帶Nikon單眼數位300m,
虎豹潭可以補捉的題材很多,有瀑布、石頭、有豆娘、還有很多很多,
Jack穿著重機鞋與重機裝也沒法走古道,還有重機也不能離開視線,
跟Jack說我獨自一人去走走古道預計原路來回,我會走快一點,等我...
▲一人越過這溪通往虎豹潭古道。
▲溪水清澈 流聲潺潺。
▲虎豹潭一景。
▲虎豹潭一景。
▲一群單車客寬衣解帶通通往潭裡跳,聽他們直呼:就涼,就爽耶!
▲這群單車客將車衣脫掉後,我才發現個個英姿都不見了,
都是阿公級的歐立桑,車衣車帽真的設計的太優秀太神奇了,
每個人穿上它個個都變成“煙斗桑” 。
▲虎豹潭一景。
▲虎豹潭景色優美。
▲虎豹潭藍天倒影。
▲虎豹潭古道一景。
▲虎豹潭古道,沿途的林道,路況佳。
▲虎豹潭古道,一路大多平緩好走。
▲明治甲辰年(1904)福德祠座落於古道旁,看來這條古道也有百年歷史了。
▲帶有古早味的水泥橋。
▲過福德祠右取往古道續行。
▲虎豹潭古道一路走來都無遇見任何山友,看到長滿青苔的石頭
心中還提醒自己要小心,一手拿相機,一手忙著撥開蜘蛛網,
結果...發生慘叫一聲,跌倒了,好痛唷 !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喊救命也沒用,忍著痛站起來,趕緊先檢查我的G10有沒有受傷,
還好沒事,但是我的左下巴、左手與左膝蓋痛的“西西圳”,
無法續行只能一跛一跛往回走了。
▲一路跛回到入口處拉起褲管才發現傷口破皮瘀青嚴重,
趕緊問Jack我的臉有沒有破相?好里家在沒有,
Jack先拿濕巾先幫我敷傷口,等一下回到雙溪車站吃冰,
再跟老闆要冰塊冰敷消腫,還好是左腳不影響開車。
▲雙溪車站前來碗古早冰一碗30元,真是便宜又好吃,
一邊吃挫冰真是好“爽”快,
一邊冰敷真的是好“痛”快...
▲Jack假日重機出遊一般都以半天為主,中午回家吃飯,
今天被我這樣拖拉折騰,下午兩點半才結束行程,
在三貂嶺公路賞景休息合拍一張,
謝謝今日同行,一起賞花、拍花,暢行於106公路趴趴走,
還有那古早味的早午餐。
▲欣賞一下Jack騎重機漂亮的英姿,Rain拍這張拍的超專業。
- Jun 13 Sat 2009 21:24
錐麓古道全程行
日期: 2009年6月12~13日(一天一夜)
天氣:太陽先生熱力大放送
地點:花蓮太魯閣錐麓古道
主辦:山羚登山社
領隊:會長 林信榮
人員:Tiger+Allen+James與同事友人等共15位
預計行程:燕子口—巴達岡—錐麓斷崖—燕子口全程6.2K
實際行程:燕子口—巴達岡—錐麓斷崖—慈母橋全程10.3K
▲12日晚上20:00點準時出發,21:30大家先到宜蘭夜市拼經濟後,
夜行蘇花公路於凌晨12:30抵達太魯閣遊客中心,
01:00領隊趕緊搭帳讓大家睡覺去。
▲此行有帶枕頭,所以一夜高枕好好眠,聽說後來野外登山社來了
30幾人搭帳時也吵翻了、蚊子在我們的帳篷內嗡嗡叫叮的同眠山友唉唉叫,
我已經睡翻天了,沒有被影響。
▲05:00 天好快就亮了,山羚領隊林信榮為大家煮一鍋鹹稀飯當早餐,
今天的天氣像他的笑容一樣,燦爛的不得了。
▲05:46金色陽光灑在太魯閣山頂,好天氣+好心情,
06:00上車出發往燕子口出發。
▲06:20來到錐麓古道燕子口入口,服務人員也到了為我們打開管制門點人數。
▲錐麓吊橋。
▲天氣超級好的,感謝老天。↑photo by James
▲06:30由燕子口起登,展開今天的古道行程。
▲06:54於1K處,此行同伴13人約有10人都帶單眼相機,志同道合一路拍拍,
領隊也不會催促趕路,大家用虔誠的心去體驗這條充滿歷史歲月的古道風情。
▲06:55我們到達了錐麓古道上的最大駐在所──巴達岡遺址,
這裡也是當年古道最大規模的轉口貿易站。↑photo by James
▲07:34錐麓古道林蔭山徑充滿濃濃思古幽情。
▲08:05於2.4K處,一路緩坡好走,海拔約522M。
▲08:11展望群山環抱。
▲沿途景觀雄偉壯麗 。
▲危險較高的路段設有護欄與鋼絲拉索,並有各項警告標誌,
因錐麓古道距離長、路面狹窄,垂直落差大,峽谷斷崖地形險峻
仍具有潛在危險性,因此太管處對於開放這段步道非常謹慎。
▲令人震懾的地理景觀──錐麓大斷崖,迤邐在眼前。
▲錐麓古道是日治時期開闢的合歡越嶺道最東邊的一段,
沿著幾乎垂直的立霧溪谷峭壁,一斧一鎚地開鑿出來,
過程艱鉅,難以想像。
▲08:20錐麓古道2.6K處,由這裡轉個彎就是進入此行精華段。
▲在170層高的古道上,將身子微微向前曲伸,眺望山下中橫公路,
心理是怕怕的,腳底也會麻麻的。
▲錐麓古道放眼所見的千仞絕壁,沿途特殊景觀絕色優美。
▲錐麓第二隧道海拔 約801m。
▲第二隧道中右邊石壁上供奉地藏王菩薩,
虔心合十膜拜祈求保佑此行所有人員平安順利。
▲荒廢近百年的錐麓古道,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整修開放後,
展現另一番新風貌,現在來到,已不必披荊斬棘、不必匍匐前進,
吸引很多中外旅人來親近它。
▲「錐麓」即三角錐山之麓,這個號稱東亞第一大斷崖的道路,
是以半隧道形的工法挖鑿於其中。
▲錐麓斷崖可說是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無論是從地理景觀,或者沿途所具有的人文意義,
還有動、植物的分布來看,都是非常特殊的。
▲錐麓斷崖段介於海拔750~780之間路面最窄處約僅有60~70公分寬左右,
是屬於難度較高的挑戰級步道。
▲08:45於錐麓駐在所休息補充體力,目前古道路段只開放到此3.1K,
需原路折返,海拔約 736m。
▲很高興此行能與James、Allen一同踏上錐麓古道。
▲09:10 我們不原路折返,在領隊的帶領下繼續完成錐麓後段行程,
但這後段7.2的行程有部份坍塌處需要下切高遶+攀壁,走來也超刺激。
▲10:16 行經坍塌處,大家快速通過,現場看起來是十分恐怖+危險。
▲上切一段陡鋼梯。
▲11:00來到7.4K處此路段兩旁厥類豐富,地處非常潮濕,
看到同行友人多位被螞蝗附身,讓我全身發癢並緊張兮兮地拉褲管檢查,
害怕吸血蟲上身,好禮家在逃過一劫沒有被附身失血。
▲岩壁拉繩需小心慢行。
▲遠眺合歡群峰與畢祿、羊頭山,海拔約731 m。
▲11:40 下切抵達碎石坡風口處,此處景觀超優。
▲今天太陽超級大,特別口渴,此時有人說想吃冰、想50嵐咖啡凍奶、
珍珠奶茶、還有冰的海尼根,這時我特別想念全家就是我家啦。
▲12:40 還有200公尺就到了,正中午的溫度熱的我快從人間蒸發了,
潔白發亮的大理石與碧綠潭水,好想噗通跳下去...
▲12:45 看到慈母橋了,總算走完10.3K全程了。
▲12:50 工作人員打開管制門讓我們出登山口。
領隊已經切好大西瓜讓大家消消暑。
▲14:30合流營地休息領隊煮什錦麵給大家吃,領隊說可以加碼送
沙卡噹步道與綠水合流步道,問誰要去?只有兩位大姐級的舉手,
結果領隊帶她們倆去綠水合流步道,我們都又累又熱的懶洋洋地躺平了。
▲說幸運,是幸運,15:00離開太魯閣後往蘇花公路回程於
和平段天空下起雨來,到南澳越下越大,真是感謝老天爺的保佑,
讓大家順利平安歸。
18:00於蘇澳上淳海鮮餐廳吃晚餐,在歡樂氣氛中結束這
精彩難忘的錐麓古道全程行。
20:40於南港先下車與這群年輕又可愛的山友們說再見,
有機會北大武見。
- Jun 11 Thu 2009 09:23
期待的錐麓古道
等了好久的錐麓古道就要在本周六親臨探訪了,
氣象局這幾天預測本周五開始下雨,
這又是天人交戰的時刻,問了登山社下雨還出發嗎?
回覆是:名額已申請且申請不易,除非太管處封閉,所以如期出發。
這回又開始有『又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參與登山活動也跟農夫一樣都是要看天公伯的心情,
除了誠心祈禱外就只好靜觀其變了。
同行山友多位已經繳了費用
他們研究後就先假設三種情況:
假設 1. 多雲雷陣雨, 如期參加 (就當修行,訓練意志吧!) (對,此時1600 價值依舊)
假設 2. 持續性大雨或豪雨,安全考量,則放棄!
(對,1600 變小了,生命價值變大)
假設 3. 沒有好友參加,則含淚放棄 (同遊歡樂:無價)
天氣應不致太差,準備不要間斷喔! (嗯嗯,從過去48hr 衛星雲圖變化來看,滯留鋒面有拉長變散的趜勢,千萬別就此放棄,都已經繳錢了,可撐到最後一秒)
每天持續與太管處電話早晚請安,問路況與天氣,
她們也nice的回覆我們,截至目前為止,天氣很好,路況也很好。
所以大家可以準備出發的裝備與行動糧了,
別忘了帶雨衣與換洗衣服一套,最重要的是電池要充飽飽,記憶卡要夠,
那世界無敵的天然景觀正等待我們與他相會。
YA!!興奮期待的心情正開始蘊釀中...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步道名稱: 錐麓古道
所屬分區: 綠水天祥區
步道分級: 健行型步道
起 迄 點: 燕子口—巴達岡—錐麓斷崖—慈母橋
步道總長: 約10公里
步行時間: 6小時
步道特色: 合歡越嶺古道東段斷崖景觀雄偉壯麗
步道機能: 人文歷史觀感、峽谷公路景觀
步道位置: 錐麓斷崖位於流芳橋和靳珩橋間,
為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步道簡介: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
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
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
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由於地理環境及法令因素,
古道修復工作極為艱辛險峻,許多路段已崩毀,安全因素該路線封閉多年。
目前僅開放燕子口-巴達崗-大斷崖-紀念碑(斷崖駐在所舊址)路段,
共計4公里。於該路線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
目前係比照入園申請之方式請山友依規需申請入山及入園許可,
平日48人,例假日增加至72人,若需申請進入錐麓古道,請至太管處網站,
依現行入園申請流程申請。或洽本處保育研究課 03-8621100-272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也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的遺跡,錐麓斷崖位於流芳橋和靳珩橋間,
為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
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一點二公里,高約六百公尺,
由大理岩所構成,為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步道景觀。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台灣的天空步道-錐麓古道古道裡的生態與美麗景觀。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從巴達岡至合流慈母橋,全長約10公里。雖然整個行程不如登百岳的辛苦,但每往前邁進一步,就能發現台灣的美,沿途處處是台灣難得一見的生態景像,台灣原生稀有的特有種植物。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 May 30 Sat 2009 20:21
跑馬古道輕鬆行
日期:2009年5月30 (六)
地點: 礁溪跑馬古道
人員: Tiger + Allen & 二位同事
「跑馬古道」從北宜公路最高點的石牌往下走,經上新花園,抵達礁溪五峰路,全長約6.7公里。約分為三段:
(一)石牌至上新花園,約2公里,大部份是產業道路。
(二)上新花園至古道南口,約3.1公里。
(三)古道南口至五峰路,為產業道路,約1.6公里。
菁華路段為第二段的3.1公里,因此,
今天我們選擇〈二〉走這一段古道,是由下往上走(古道南口→上新花園)。

▲開車至礁溪,從五峰路走產業道路上山,停車於跑馬古道南口,
今天是以『慢』的心情上山,人手一台DC,一路隨拍一路漫遊。
▲跑馬古道,路寬好走,部份路段有林蔭遮蔽。
▲這裡有民眾搭建的「玉龍居」涼亭,可泡茶、休息。
▲我們由左側階梯上,陡上一段路到最上面發現怪怪的,問路人才發現走錯了,
原路折返下來,原來是要從右邊的木橋過去,我們就當這段當是加碼暖身操。
▲要過這木橋才是通往跑馬古道。
▲天空灰灰的,俯瞰蘭陽平原。
▲沿途有很多大鳳蝶翩翩飛舞,我們追著它跑,要補捉到它的舞姿實在太困難了。
▲可以做冰棒枝與火柴桿的鵝掌柴。
▲眺望蘭陽平原,平原漸漸少了,大樓漸漸多了。
▲俯瞰蘭陽平原,北宜高速公路蛇行於平原之中。
▲沿途可眺望礁溪、頭城一帶的平原美景。
▲山神廟
內供奉石頭公,上面有簡易的搭棚。
▲跑馬古道位於宜蘭礁溪鄉,為淡蘭之間往來的古道之一。
所謂「淡蘭古道」, 是早期淡水廳(台北一帶)到噶瑪蘭(蘭陽地區)
之間往來的道路。
▲「跑馬古道」是北宜古道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這條古道為何稱做
「跑馬古道」呢?
這由早期先民常 利用跑馬古道來搬運木材,在路上置圓木枕,
以木馬搬運木材,所以有「木馬路」之稱。二次大戰期間,
日軍官兵經常騎馬巡邏於這條道路,居民稱之為「陸軍路」或「跑馬路」。
▲這位單車客是從木柵騎北宜再從上新花園一路要騎往礁溪,
哇~騎這段路真是挺猛的,途中在觀景台休息,看他一身酷相找他合拍,
這麼熱的天紫外線這麼強,只能包的密不透風,不知廬山真面目。
▲進入了竹蔭林道,微風徐徐,走來感覺輕輕鬆鬆。
▲礦場遺址。
▲從古道南口走至上新花園,此花園已呈半荒廢中,入園門票50元,
我們坐在外面吃行動糧休息一下。
▲回程緩下坡路,感覺輕鬆許多,很快就回到了登山口。
▲在礁溪鎮上看到火鍋店也有七星級的唷,假日208元吃到飽,
就來去好好地享受火鍋當下午茶餐,我們很努力的從3點吃到5點,
今天運動消耗能量不多,吃的到挺多的,
謝謝Allen安排輕鬆的古道行程+很滿足的火鍋餐,
大家一起度過愉快的周末假期。
- Nov 22 Sat 2008 18:06
草嶺古道秋芒舞
十一月芒花似海,翩然搖曳、輕柔淡雅,
彷若清風般自然怡人!
秋天的草嶺古道正是芒花綻放的季節,
酸莓計劃1122安排帶大家走草嶺古道 + 桃源谷步道 + 灣坑頭山
享受豐富的自然生態與賞芒花飛舞
酸苺太有魅力了,大家報名踴躍,一行20人共度優閒的周末時光
時間: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地點:花漾秋芒之草嶺古道 + 桃源谷步道 + 灣坑頭山
天氣:昨晚下一整夜的雨,感謝雨神今天收工
主辦:酸莓
人員:汪大哥、修哥&嫂、大雄、月光、Mei與廷宇、may、紅葉大哥、
若蘭+長毛熊、小嫻、小秋、ㄚ如、毅彬、Alex、余特助&嫂、Tiger

▲此行所有人員大團拍。photo by 酸莓
▲今日行程來回約10公里,天氣涼爽,一路有海景可賞,龜山島迷濛可見。
▲草嶺古道,為介於臺北縣貢寮鄉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路徑,
全長8.5公里,經過臺北縣及宜蘭縣兩縣分界山的「草嶺」,
故稱之為「草嶺古道」。
古道沿途可見夾道的常綠闊葉樹林和人工栽培的針葉樹,
以及最具亞熱帶雨林特色的筆筒樹。
沿著緩坡上升一路經過古樸的跌死馬橋、仙跡巖、
清代總兵劉明燈所題刻的「雄鎮蠻煙」摩碣以及「虎字碑」。
登至最頂時,路旁可見一間石材建造的福德祠,形式古樸,
祠裡同時供奉著土地公與土地婆,祠前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
古道沿途設有三座涼亭、解說牌、林務局護管所服務區及公廁等設施,
若只走草嶺古道大約需3-4個小時。
▲左一、二的余特助&余嫂,去年四月同登玉山後他們就將登山鞋封箱起來,
今日難得同遊草嶺古道與登上小百岳灣坑頭山。
▲芒花季沿途設有活動站,玩比大小,比輸了就面帶醜怪跟莊家拍個照留念一下。
▲沿途芒花飛舞。
▲俯瞰大溪漁港。
▲「虎」字碑,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
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
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
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
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字勒碑鎮風。與「雄鎮蠻煙」
摩碣同為三級古蹟,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
可窺見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
▲埡口至桃源谷之間的登山步道,沿著山稜而行,可俯瞰太平洋,可眺望龜山島,
視野遼闊,景色優美。
▲桃源谷步道途中,有草坡綠地,可俯瞰濱海美景。
▲桃源谷步道:「桃源谷」昔名「綑牛仔山」是早期農家牧牛之地,位於灣坑頭山西稜和內寮山之間,海拔約500公尺。山頂無大樹,視野可360度迴旋,綠草如茵迤邐眼底,盤延之廣近三公里,那藍天碧草空谷遺世而獨立之幽境,正如其名是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
▲遠望鼻頭角海岸
▲綠草如毯,仰望雲天,享受攬翠迎風的悠閒。
▲當您登上草原的最高峰後,遠眺可遙望矗立於太平洋上的龜山島,
近景則可懷擁翠綠山巒。那層層疊進的群山峻嶺與山谷間清新的空氣,
令人心境自然清爽。
▲廷宇弟的刺青貼,可愛福氣龍,謝謝廷宇送我兩張古道紀念明信片。
▲酸苺準備煮大鍋麵,may煮綠豆湯,蘭蘭帶紅豆桂圓湯,喝茶、泡咖啡,
好豐盛的午餐,強風咻咻的將鍋子吹的亂亂飛。
當主辦真的很辛苦,今天又讓酸苺出錢又出力。謝謝酸苺。
▲「四方亭」,擁有四方展望,恰如其名,注意看!腦後出現了一道彩虹。
▲今日最難得的是月光凌晨4點就從台中開車上台北,
汪大哥昨天高雄北上,今日特別前來參與今日行程。
北中南山友大會合,熱熱鬧鬧一行20人。
▲ 灣坑頭山,海拔 616公尺,眺覽東北角,俯臨太平洋,是台灣小百岳,
亦被選為台灣百大名山。
▲與may在灣坑頭山。
▲與毅彬、若蘭在灣坑頭山。
▲沿途設掛與宜蘭有關的諺語及謎語。
▲不知此意?是否是三貂嶺美的會讓人流漣忘返?
▲ 下營(唸台語就是會贏)
▲循原路返回大里天公廟,品嚐汪大哥咖啡豆現磨現煮香醇咖啡,真是一大享受。
休息後大家互道再見,結束了今日的行程活動 。
謝謝今日同行的夥伴們。很愉快的一天!
- Aug 31 Sun 2008 23:24
陽峰古道落跑行
時間:97年8月31日(星期日)
主辦:台北縣山岳協會
地點:陽峰古道逍遙遊
天氣:陽光普照
人員:紅葉大哥、慧子、若蘭、ㄚ寶、Tiger、酸苺+慧如姐妹等、
還有一脫拉庫的山友共100人
行程:08:00集合北投捷運站→轉搭小巴從北投湖底路上陽明山→
100人次要分別搭小9巴士班車 才能抵達登山口會合。
↑ 好不容易大家分批搭車抵達,報數1、2、3、4、5.......................98 ...
浩浩盪盪約100人。
↑ 這條路線怎麼這麼多人?愛爬山的人口真是不少。
↑ 若蘭平常都是吃重口味的,今天難得出來跟大家逍遙遊吃吃清粥小菜。
↑ 09:35出發囉,一開始就是下坡路段,看來真的是輕鬆消遙遊喔。
↑ 酸苺今天有背西瓜上山,中午可以消暑囉。
↑下坡後又來一段階梯上坡。
↑再踢一段柏油路。
↑今日的路徑彎延曲折,真不像古道之旅。
↑ 植物名稱:唐棉 (詳細資料請看回應 )
↑ 睡蓮
↑ 荷花
↑ 下坡之後,切柏油路再轉鼎筆橋步道,開始要爬階梯了。
↑又是馬路,又是樓梯....
↑ 塞車囉,隊伍走走停停拉的很長。
↑ 一棟很特別的建築物,住家嗎?NO,餐廳嗎?NO,文物館?NO,
是《泉源國小多功能校區》,感覺好不搭調。
↑ 從東昇路山玥溫泉旁巷子再進入。
↑ 11:30 一路上接來轉去的,沿途景觀SOSO,又要踢馬路,感覺很無聊又酷熱,
再轉到東昇路上,看到有公車站牌,
我、慧、蘭、寶、已經想脫隊了,
只好跟紅葉大哥與酸苺說bye-bye,
我們要先搭小9下山至北投捷運站回家去。
- Aug 30 Sat 2008 19:02
富士坪古道踏青
日期:97年8月30日(星期六)
天氣:藍天、白雲、好時光
人員:酸苺‧慧子‧Allen ‧Tiger
地點:富士坪古道
▲富士古道
位於台北縣萬里鄉,因沿著大尖山東南稜而行,
又名「大尖古道」。大尖山為圓錐狀的火山遺跡,
酷似日本富士山,所以有「小富士山」之稱,
為「富士」古道名字的由來。
古道終點為大尖山大草原,稱「富士坪」。
▲開車:大湖山莊→翠柏山莊→風櫃嘴→靈泉寺→環山道路叉路口取左線
→溪底古厝→大坪國小溪底分校叉路口→溪底分校之路旁可停車。
▲古道一開始就是爬升段,爬向大尖山的東南稜。爬上陡坡,
路旁出現竹林,山路蜿蜒繞行,不久,抵稜線之上。
▲古道闊葉林相完整而豐富,沿途也皆有大樹遮蔭,走起來不會太悶熱。
▲石板構成的小土地公祠背對著山徑。
▲沿富士溪而行,有廣闊的草原和闊葉林,昔日為牧牛而開闢的道路,
不但是人走出來的道路,也是一條「牛」走出來的道路。
▲慧子與我
▲爬上陡坡,鑽出樹叢,抵稜線之上。
▲富士坪古道 藍藍的天
▲富士坪古道草原,綿延平坦草地;綠茵如毯。
▲富士古道富士坪草原(第一草原)。
▲美景當前,偌大的草原,真是我們快樂的天堂。
▲富士古道富士坪草原(第一草原)。
▲富士古道雖然知名度比不上擎天崗,但草原綿延而平整,
人潮少更顯原始而自然。
▲水牛悠哉悠哉的在啃著草坪。
▲草原遼闊而翠碧,心情跟著開闊奔放。
▲富士坪(第二草原),背後為大尖山。

▲碧草茵翠,一覽無遺,景緻怡人。
▲碧草茵翠,親子休閒最佳去處。
▲好漂亮的一幅草原風光!
▲第二草原位於大尖山北側,這處草原面積小於富士坪大草原,但地勢較高,背倚大尖山,面對磺嘴山,氣勢較壯闊。在此處可以遠眺野柳岬角。
▲富士坪草原風光!
▲今天行程就走到此告示牌。
▲ 大樹就是我們大陽傘。
▲ 享受,三五好友在一起泡茶、吃點心、聊聊天。
▲ 收拾完畢,準備回程,往下一站出發,金山老街吃鴨肉去。
▲ 下山之路徑。
▲ 芒草夾道,穿長袖比較不會被割傷。
▲這桌只要650元,真便宜,只不過需要忍受自己端菜穿梭在擁擠人群中
找座位。
▲ 吃飽後,專程來去摸金包里基石,三等三角點#1023。
▲金包里山頂,67m。
▲碉堡窗口剛好可眺望燭臺雙嶼。
▲燭臺雙嶼又名「夫妻石」位於金山海岬東側四百五十公尺外,其名來自一則淒美的愛情故事。因地理位置重要,過去一直屬於軍事管制區,現已開放。
▲ 步道下方即是豆腐岩。
▲燭台雙嶼故名思義就是兩座似燭台般的巨石矗立在海中央,
搭配藍天白雲與大海呼應真是美不勝收。
▲ 喝著啤爾綠茶,吹吹風、聽浪濤聲...
▲ 今天行程上山又下海,豐富又踏實的一天。
- Aug 13 Wed 2008 14:04
太魯閣錐麓古道
等了好久的錐麓古道終於,終於開放了
原路線燕子口到慈母橋約10K,目前只開放最精華的中段(約3k)可以通行
比較陡,走來比較辛苦點,行程時間約6~7小時。
將於98年6月13日(星期六) 參加錐麓古道活動。
6月12日晚上出發(自備睡袋), 13日的午餐自備
活動費用1600 (含交通、保險、早、晚餐等費用)
山羚林信榮 0938-333-230
參加此行:Tiger+Allen+James的公司同事共9名
.................................................................................................................................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步道名稱: 錐麓古道
所屬分區: 綠水天祥區
步道分級: 健行型步道
起 迄 點: 燕子口—巴達岡—錐麓斷崖—慈母橋
步道總長:約10公里
步行時間:7小時
步道特色: 合歡越嶺古道東段斷崖景觀雄偉壯麗
步道機能: 人文歷史觀感、峽谷公路景觀
步道位置: 錐麓斷崖位於流芳橋和靳珩橋間,
為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步道簡介: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
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
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
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由於地理環境及法令因素,
古道修復工作極為艱辛險峻,許多路段已崩毀,安全因素該路線封閉多年。
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保存該區之珍貴遺址,進行過相關之研究多篇。
近年來,管理處為配合生態旅遊之推展並兼顧史蹟之保存工作,
目前僅開放燕子口-巴達崗-大斷崖-紀念碑(斷崖駐在所舊址)路段,
共計4公里。於該路線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
目前係比照入園申請之方式請山友依規需申請入山及入園許可,
平日48人,例假日增加至72人,若遇有颱風、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
管理處得視情形封閉該路線,該時段已申請之許可證將自動失效,
若需進入需重新申請。為配合錐麓古道之進入申請作業,
太管處已研擬申請書1份,放置網頁上供山友下載使用。
山友若需申請進入錐麓古道,請至太管處網站,
依現行入園申請流程申請。或洽本處保育研究課 03-8621100-604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走在前人辛苦開鑿出來的小徑上,
走在國際知名的錐麓大斷崖上,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與當年原住民開鑿古道的辛苦與危險。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唯一的史蹟保存區,
也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的遺跡,錐麓斷崖位於流芳橋和靳珩橋間,
為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東南稜,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
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一點二公里,高約六百公尺,
由大理岩所構成,為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步道景觀。
太魯閣的九曲洞、燕子口、錐麓斷崖等知名景點國際知名,
但是鮮少有人知道連外國人都懾服的天然奇景,一千兩百多公尺高的
垂直峭壁錐麓大斷崖上竟然有一條橫貫古今的天空步道,
不止盡收太魯閣峽谷之美,還記載著歷史血跡!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台灣的天空步道-錐麓古道,是由當年太魯閣族人,
在一千兩百多公尺的峭壁上修築而來,經過歲月的變遷,
風災、地震的影響下,許多路段都已崩毀,
太魯閣國家公園因安全因素,封閉古道多年。
我們因此只能從過去的舊照片,與長輩的回憶裡,
來遙想錐麓古道裡的生態與美麗景觀。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去年 6月26日三立都會台《台灣全記錄》的介紹
錐麓古道從巴達岡至合流慈母橋,全長約10公里。雖然整個行程不像登百岳的辛苦,但每往前邁進一步,就能發現台灣的美,沿途處處是台灣難得一見的生態景像,台灣原生稀有的特有種植物。
太魯閣的九曲洞、燕子口、錐麓斷崖等知名景點國際知名,但是鮮少有人知道連外國人都懾服的天然奇景,一千兩百多公尺高的垂直峭壁錐麓大斷崖上竟然有一條橫貫古今的天空步道,不止盡收太魯閣峽谷之美,還記載著歷史血跡!
台灣的天空步道-錐麓古道,是由當年太魯閣族人,在一千兩百多公尺的峭壁上修築而來,經過歲月的變遷,風災、地震的影響下,許多路段都已崩毀,太魯閣國家公園因安全因素,封閉古道多年。我們因此只能從過去的舊照片,與長輩的回憶裡,來遙想錐麓古道裡的生態與美麗景觀。
今天我們有幸跟著國家公園的巡山員,進入這塵封多年的錐麓古道,一起記錄裡面的現況。我們走在前人辛苦開鑿出來的小徑上,走在國際知名的錐麓大斷崖上,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當年原住民開鑿古道的辛苦與危險。
錐麓古道從巴達岡至合流慈母橋,全長約10公里。雖然整個行程不如登百岳的辛苦,但每往前邁進一步,就能發現台灣的美,沿途處處是台灣難得一見的生態景像,台灣原生稀有的特有種植物。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斷崖 圖片拍攝:林怡萱
錐麓斷崖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古道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斷崖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斷崖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錐麓斷崖 圖片拍攝:太魯閣公家公園
參考網站:
台灣全記錄 主持人唐豐 : 兩個世界
前進東亞第一大斷崖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l/12/life/travel-1.htm
2008實況錐麓古道
http://forum.gfes.tpc.edu.tw/b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27&blogId=39
在錐麓古道上玩垂降
http://www.uma.org.tw/gallery2/v/columbia/album178/climb/
- Aug 02 Sat 2008 20:28
走走興福寮古道

時間:2008/08/2(六)
地點:真聖宮→興福寮古道→向天池→面天山→興福寮古道
天氣:陽光普照,清風徐徐
人員:Tiger、ㄚ寶
有一天看blog精選篇『再忙,也要走走興福寮古道』
點進去一看,畫面與拍攝確實很不錯,看看這條沒聽過的古道是位在何處?
一看,是一條可連通向天池與面天山,那假日可安排來去走一走,
也專程拜訪我上周遙遙相望的面天山。
再仔細一看內容,結果;令人驚喜的是,此篇作者原來是Alex,這太巧了。
恭喜Alex上精選。
▲車行北投大業路→大同街左轉→走復興三路上山,過大屯國小,
今天選擇車停於淡水的真聖宮,由旁邊民宅進入,全程1.8K。
▲ 可別小看這1.8K,保證讓你大粒汗 + 細粒汗。 PM2:05起登
▲興福寮古道的入口,距向天池1800公尺,
海拔高度從360公尺拉到800公尺,算是一段不輕鬆的路程。

▲興福寮古道,林蔭夾道,路標清楚,步道完整。
但一路都是石階,走不完的階梯,實在很喘!
▲這條步道沿途植物豐茂,綠意盎然。
▲走走,拍拍,入鏡主角是 ↓ 好大隻的蟬哥。
▲ 興福寮古道途中。
▲ 興福寮古道途中。
▲ 興福寮古道途中。
▲ 興福寮古道途中。
▲ 興福寮古道途中。
▲看到1890階,表示抵達向天池了。 PM3:33
▲一陣雲霧飄來,聽那松林的低語,充滿了柔情蜜意。
▲向天池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完整的火山口遺跡,四週環山,青翠蓊鬱 。
▲位於向天山東南側,呈斗漏狀。直徑約370公尺,深130公尺,底部平坦,豪雨時積水成池,稱向天池。雨季時,池水高漲,水深最高可達5公尺,乾季時,池水低落,甚至乾涸。
▲天色還早,繼續往面天山方向前進。 PM3:40
▲往面天山步道,還有0.8K,加油!美少女已經受不了此行全程都是階梯。
▲向天山,950m,無基石。有一『足印草山』拓牌。
▲不一會兒雲霧飄來,山景茫茫一片,路徑不清,走起來有點毛骨悚然,
待雲霧散去,心情才豁然開朗。
▲看到面天山的反射板了,快到了。
▲面天山頂有兩面大型反射板,與觀景台。
▲山景色皆秀麗,今日天氣晴朗,遠眺淡水河口、台北盆地,
視野遼遠,美不勝收。
▲面天山登頂後270度超大視野景觀,從金山、三芝、淡水河出口,
觀音山、關渡到圓山,一覽無遺。
▲ 面天山上『足印草山』拓牌。
▲ 面天山,977m。三等三角點一一○○號。
▲面天山基石與雙人手影。
▲面天山基石與ㄚ寶影子。 PM 4:30
▲ 向天山回望左邊面天山、中間大屯主、右邊是大屯西南峰。
▲ 面天山回到向天池,雲霧已散去,但池面乾涸無水。 PM4:55
▲ 由興福寮古道下山,陽光依然很燦爛由林間的灑下。
回到真聖宮登山口時間約 PM5:35,很哈一杯500CC珍珠綠茶,
往北投找茶飲店去。
- Mar 09 Sun 2008 17:03
探訪打鐵寮古道
日期:97年3月9日(星期日)
天氣: 灰濛濛
人員:Tiger 一人輕鬆走
地點: 大溪打鐵寮古道
古道→濟安橋→阿母伯甘仔店→鞍部→廢崗哨→往東興橋一半路→折返取車→大溪老街
↑從台七線往復興鄉,3.5k處『三層社區』入口左轉進入鄉間小道抵民宅停車
↑車子停在民宅停車場
民宅主人說:以前主要原因是慈湖陵寢長期軍事管制,少有人行,一直維持古樸原貌,
現經大溪鎮公所逐年修繕推廣,目前前來行走登山客與遊客才多了起來。
↑打鐵寮古道入口
↑濃綠的林蔭古道就沿著溪畔而行,溪聲潺潺,整段路依然保留著原始林完整的風貌,
而且步道寬廣,行之林間舒暢無比。
↑─座小巧古樸的紅磚拱橋,就是濟安橋,充滿古早味~
今天只是隨意走走,沒有目標,走一段是一段。
↑古道材質皆以就地取材,遇山鑿石而成的石板階梯,甚有古樸雅意。
↑假日生活對比 ◎ 男士一派悠閒地釣魚 ◎女士為生活一根一根地摘取桂竹筍論斤賣
↑走在這樣的寬闊古道上,心情一定會變得很開朗。
由廢崗哨旁木棧道往白石山,開始進入陡坡,走了約15分鐘已一身汗。
↑巧克力貴賓出現在山中古道有點不協調,感覺牠應該都在懷裡或是踩地毯的
↑來到大溪當然不能錯過當地風味小吃
↑『碗~~稞呦!』『里長嬤碗稞』的店,里長嬤做碗稞六十多年了,
來大溪老街一定要嚐嚐!先來一碗當點心 再打包二碗當晚餐。
↑老街除了看建築特色外,傳統的甘仔店、傳統風味小吃店、兒時復古玩具,都非常吸引人
.......回程路上車流量增多很多...快閃回家去...喔喔...今天來回開了147公里....這摸遠喔?!
- Dec 09 Sun 2007 21:02
芒花飛舞草嶺行
時間:96年12月9日星期日上午10:00往東北角海岸福隆前進
車行約60分鐘抵福隆遊客中心先將車停好,來去嚐嚐當地古早味便當,
便當食材豐富55元就吃飽噜(這是在地人推薦的鄉野便當)
人員:ㄚ寶&Tiger
地點:草嶺古道(福隆→大里)
11:30由福隆遊客中心對面的涵洞出發約4公里才能抵達登山口,步行約65分鐘
12:35到了登山口,從這走到大里天公廟約8.5公里,時間約3.5小時
芒花在陽光下隨風飛舞盛,非常浪漫!
雄鎮蠻煙摩碣,從這些珍貴的歷史古蹟,可見先民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
虎字碑位於海拔330公尺處,為三級古蹟
福德祠供奉土地公公與婆婆,祠前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
古道沿途設有景觀亭,解說牌.觀護所與公廁等設施.
走了約3.5小時到大里天公廟,花生冰淇淋是這裡的有名點心
15:18抵達大里火車站,剛錯過一班15:05,下一班要等到17:04分,怎麼班次這麼少?要等好久優
看到雙溪客運趕緊先上車回到福隆取車,大里到福隆車資$47元.
濱海的風景優美,海天一色讓人忘去煩憂
夕陽西下,沿途看見遊客開心地玩水踏浪好不開心.能量充足迎接明天又是一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