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除了武界‧曲冰部落深入探訪以外
有一處最想去的就是
埔里桃米生態村‧紙教堂
↑新故鄉基金會執行長 顏新珠攝影
▲桃米生態村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安排之下,
將日本阪神大地震後象徵重新再起、社區整合的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
運回台灣‧埔里的桃米社區,這由58根紙管立起的紙教堂,
表面功能為替代地震當中被燒毀的鷹取教堂,但它在災區重建過程中,
係負起跨越宗教和社區營造的重責大任。
移居至埔里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它將繼續扮演社區重建的平台,
更是未來社區營造的聚會所、農產業展售和行銷、生態社區理念的傳播中心。
因為場地亦不小,未來居民的各式集會、教會彌撒、結婚典禮…
等各種場合,應該可發揮其功用。
在日本,這紙教堂是「做社區營造、交朋友」的地方;
現在它在台灣仍以原來的風貌、功用繼續傳承它的使命。
▲假日的紙教堂人潮多,既然已經來了就買票入園參觀去。
▲白天的紙教堂,外觀結構是由C型鋼,大量運用曲線,把鋼的硬度相當程度地柔化。紙管柱的直對照C型鋼的圓柔,形成剛與柔的對話,塑造出整個園區建築美學的一個主題。
▲紙教堂的夜晚與白天有很大的差別,在夜色漸暗的時候,
教堂內昏黃的燈光…與一旁的水池倒映,格外有氣氛,
也是愛好攝影者最喜歡的場景。↑新故鄉基金會執行長 顏新珠攝影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tigerblog/1378988387-1163530012.jpg)
▲白天的倒影與夜晚的氛圍截然不同。
▲教堂內正在舉行結婚典禮儀式,觀眾坐的紙管席位則是由台灣自己設計的。
▲教堂內58根紙管立柱是由日本空運來台搭建的。
▲附屬設施裡作了棚架、長廊,建物的顏色,運用建物C型鋼,
做為附屬建物的主要建材,鋼材比水泥環保,算是綠建築的材料。
▲桃米里最大的溼地,常年可見的蛙類約15種,是生態教育及旅遊的寶貴溼地。
▲桃米生態村→青蛙的故鄉。
▲桃米生態村→青蛙的故鄉。
▲桃米生態村→青蛙的故鄉。
▲桃米生態村→青蛙的故鄉。
▲桃米生態村→青蛙的故鄉。
▲桃米生態村→青蛙的故鄉。
▲門票50元可抵消費,ㄚ寶與廷瑋各換一條吊飾,
我只好換5張明信片留當紀念。